<rp id="dxwgr"><samp id="dxwgr"><listing id="dxwgr"></listing></samp></rp>
<rp id="dxwgr"></rp><tbody id="dxwgr"></tbody><progress id="dxwgr"><track id="dxwgr"></track></progress>

  • <th id="dxwgr"><p id="dxwgr"></p></th>

  • <tbody id="dxwgr"></tbody>
  • <rp id="dxwgr"></rp>

        <tbody id="dxwgr"></tbody>

        <button id="dxwgr"><object id="dxwgr"></object></button>

        <th id="dxwgr"><pre id="dxwgr"><dl id="dxwgr"></dl></pre></th><rp id="dxwgr"><object id="dxwgr"><blockquote id="dxwgr"></blockquote></object></rp>

          1.  
            夕陽照海別樣紅 ——聽林謙位老先生口述校史
            發布人:校友會復審  發布時間:2019-06-29   瀏覽次數:10


            夕陽照海別樣紅

             ——聽林謙位老先生口述校史


            人物簡介:林謙位,1922126日出生,離休干部,曾任汕頭商業學校副校長(主管全面工作,15級正處級,醫療享受副廳級待遇),現年94歲。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汕頭商業學校獲得了發展機遇,從科級事業單位升格為處級事業單位。為了辦好這所中專學校,上級組織多方選賢任能,積極物色學校領導人選。林謙位老先生時任陸豐縣財貿辦公室主任(副處級),由于曾經從事過教育工作,首先進入領導的視線,組織上多次找林老先生做工作,希望他能夠到汕頭商業學校工作。林老先生服從組織安排,19826月,從陸豐縣財貿辦公室主任的崗位調到汕頭商業學校任副校長,并在這一崗位上工作到19845月離休。兩年多的時間,讓林老先生與汕頭商業學校,與教育工作、更與我們汕頭職業技術學院的廣大校友結下了不解之緣。

             “荒涼地”來了“開荒牛”

            汕頭商業學校位于汕頭市龍湖區外充公村外,上世紀80年代,城市發展尚未開發到這一帶,當時學校周邊荒蕪一片,遠離城市中心,通往學校的道路尚未修成公路,還是一條崎嶇不平的土路,這在當時與城市的繁華相比絕對屬于偏僻荒涼的地方。

            林老先生到今天仍清晰地記得,1982628日這一天,他原來的司機和資料員一起送他到汕頭商業學校報到的情景。一路顛簸好不容易來到學校,一看到這片荒蕪、蕭條的景象,大家的心都涼了半邊,他們都對林老先生說:“原來的工作好好的,怎么能到這么荒涼的地方來?”年輕人是替老領導想不通,可林老先生卻想,看這架勢是當“開荒牛”來了,既來之,則安之!做好工作重要,其他就不要計較了。

            心是這么想,一了解到實際情況,困難卻遠比林老先生想象的要艱巨得多。當天晚上他打了一盆水洗臉,白毛巾一洗一擰,卻變成了黃毛巾,一了解才知道,學校不通自來水,喝的、用的水,都是取自井底鐵銹水,這白毛巾變成黃毛巾也就罷了,喝了學校的井水,當天晚上還鬧肚子,幸虧他自己懂點草藥知識,第二天找了些草藥煎服之后肚子才好受起來。雖然林老先生現在已經是94歲的高齡,可回憶起33年前的這一天,當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他說,當時學校有“三多”:即草多、蚊子多、蒼蠅多;有“三不”:即不通水泥路、不通自來水、不通電話。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這讓人一到學校,基本上就與外界相隔絕。學校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如此之差,使大家的工作熱情不高,心思都不在工作上,管理松松散散,學校的辦學一直沒有什么起色。

            組織上安排林副校長配合時任汕頭市商業局副局長王克敬(兼任汕頭商業學校校長)抓學校的全面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理清辦學思路、提高教學質量、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師生積極性,就成了擺在林副校長面前重要的工作任務。

             “針無雙頭尖”

            林副校長到任后,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卻是錢的問題,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炊”。辦學經費不足,已經影響到正常的教學工作。當時學校辦有廚師班,正面臨畢業考試,要求每個學生動手做三道菜,食品耗材的費用需要近三千元,可是學校沒有一分錢的經費可以采購食品耗材,眼看著這個畢業考試時間是越來越近了,沒有經費這場考試確實無法開展。林副校長想:誤人子弟可不行,可沒錢怎么辦?只能豁出老臉去找上級單位要錢,結果找市商業局的領導要不來經費。最后只好去找市財政局以前有交情的老領導,要來了5000元,這才使廚師班的同學得以順利完成畢業考試和學業,并順利畢業。

            這個事情雖然最后圓滿解決了,卻引起了林副校長對學校辦學方向深入的思考。在班子會上,他引用了一句“針無雙頭尖”的俗語,強調學校要集中資源辦好拳頭專業——財會經濟類專業。經研究,學校最后形成了停辦技工類專業、發展財會經濟類專業的辦學思路,并立足當年粵東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下大力氣辦好財務會計專業,形成了以財務會計為主要拳頭專業,經濟管理、統計專業為輔助專業的發展局面。在第二年,學校還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開辦了經理班,立足市委組織部培養干部后備梯隊的人才需要開辦了干部班,招生形勢大好。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汕頭商業學校的畢業生供不應求,報考汕頭商業學校的考生越來越來,奠定了汕頭商業學校在粵東的辦學地位。

             “無好先生,教無好弟子”

            辦學必須靠教師,只有嚴謹治校,才能樹立良好的教風、學風,確保教學質量。在解決辦學思路、招生生源這些問題的同時,林副校長也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只有30多個人的教職工隊伍,教學管理的力量還是較薄弱。由于之前學校管理不嚴,加上缺少專業教師,要辦好學,還必須依靠這支隊伍,充分調動起大家的聰明才智和工作積極性。

            對于師資隊伍建設,林副校長的道理很簡單,教師就應該有教師的樣,要為人師表,“沒有好先生,教不出好學生”。而出臺的措施也立竿見影,就是學校領導、教導主任到課堂去聽課、評課,先營造聽課、評課的氛圍,提前制訂計劃,讓老師們有充分的時間去備好課;其次,重視評課環節,他自己帶頭聽課,帶頭點評,既肯定優點,更指出不足,真心實意地幫助授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良好的氣氛營造起來了,在聽了兩位專業教師的課之后,整個教師隊伍觸動很大,逐漸形成了重視教學的良好氛圍。

            這個時候,林副校長又適時提出,督學的方式應該靈活多樣,老師們已經重視教學質量了,聽課的次數就不能安排太多,否則會適得其反。他強調,督學的目的不是給教師壓力,而是提高教學質量,要靈活采取個別座談,要求教師做好教案、教學計劃、備好課等工作,不能墨守成規。此外,在學校的每次大會、小會上,教學質量的問題他時時提,次次講,要求老師們要多采用啟發式教學,要引導學生靈活讀書,學以致用。要求班主任們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關心學生的發展,重視學生的安全,讓學生平平安安完成學業,讓廣大家長放心。多措多舉,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氛圍。

            對于行政管理人員,林副校長的方法是知人善任,鼓勵他們大膽開展工作,他大膽啟用為人正直、作風正派的同志,同時在工作和生活中多與干部職工交流、談心、溝通,建立良好感情,努力幫助有困難的教職工解決問題,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大家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要讓馬兒跑,就要讓馬兒吃草?”

            林副校長心里很清楚,要激發大家的積極性,關鍵是要讓大家看到發展的希望,同時讓大家能夠實實在在地分享發展的成果。

                “民以食為天”。要讓老師安于教、學生樂于學,生活一定要有保障。在當時物質條件十分匱乏的情況下,能不能辦好食堂,關系到師生員工的生活質量。由于學校之前管理松散,個別教職工總是在下班之前提前去打飯,把好的飯菜買走了,對此現象學生的意見很大,有損老師的形象。林副校長來到學校之后了解了該現象,他一手抓食堂的物資供應,即通過市糧食局的支持,拿到了“牌價”供應的粗糠(比市場便宜)當燃料,同時得到了市水產公司等單位的支持,拿到了相應的“牌價”供應食品,從而使食堂出售的飯菜物美價廉,伙食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師生員工和食堂的工作人員都歡欣鼓舞;另一手抓教職工的以身作則,他自己以身作則,其他領導和老師都帶頭到食堂排隊打飯,從而杜絕了提前打飯的現象,營造良好的就餐風氣。

            面對水源水質的問題,由于當時還不具備通自水來的條件,林副校長他們就想辦法,到普寧的山區拉來許多干凈的沙石層層過濾,基本解決了水源不潔的問題。此外,當時交通不便,通往學校的小路太窄,要是道路上剛好有農民挑著水走,車子根本過不去。為了解決道路的通行問題,他們向市商業局領導要經費,想方設法把路修好,方便師生出行。與此同時,發動學生割除雜草、消滅蒼蠅、蚊子,大家齊動手,學校的衛生條件大大改觀,整個面貌也煥然一新。

            林副校長感觸最深的,就是要開門辦學的大事。學校的辦學不能孤立于社會,一定要立足于服務當地經濟社會,要依靠當地政府,搞好與當地政府的關系。他說,來到學校之后,他尤其注重搞好與學校所在地外充公大隊的關系。學校有公車,有時碰到當地農民半夜急病,他立馬安排車輛送村民去醫院治療。“投之以李,報之以桃”,這種尊重當地政府的行為也為學校的辦學贏得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一年春節他帶隊去珠池公社拜年,珠池郵電所領導在場,當即表示說為你學校接電話不用錢,春節過后立馬就幫助學校免費接通了電話。這種種變化,老師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工作熱情鼓舞起來,工作上更加有積極性,對學校的發展也更加有信心。

             “心底無私好辦事”

            在林老先生做過的許許多多工作中,讓教職員工受益最大的事情,就是建學校教職工宿舍這一件大事,這也是全校教職員工在當時最大的一個心愿。如果這件事辦好了,大家才能真正感到有奔頭,有干勁。可好事多磨,得來不易!

            林副校長了解到,之前市商業局下屬的四家單位計劃合建宿舍樓,但困難多、資金少,尤其需要處理各種繁雜的關系,幾家單位沒人愿意去做這件事,后來蓋樓的事停滯不前,最終也不了了之。得知情況后,為了學校教職工的利益,也為了學校的長遠發展,林副校長經過深入調研了解,決定還得迎難而上,下決心把學校教職工宿舍樓蓋起來。于是他帶領一班人,找上級單位尋求大力支持,召開班子會議研究分房方案,協助做好建筑施工監督。他秉著“實事求是、秉公辦事、不存私心”的原則,從協調與上級領導方方面面的關系,到處理宿舍樓建設過程中的各種經濟利益關系,憑著一顆以學校的發展為重、以教職工的利益為重的公心,硬是把宿舍樓給蓋了起來,這里面的坎坷曲折,艱難困苦,在今天的林老先生講來,卻是輕描淡寫,可是這里面的種種故事,從他輕描淡寫的話語中,卻依然讓人感受到當時創業的不易以及那個年代的不平凡來。

            林老先生講到一件小事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年在蓋宿舍樓的時候,他堅決回絕了建筑隊負責人“五叔”的“厚禮”。他對“五叔”說了一番話,他說:“學校是甲方,你是乙方,這在舊社會蓋房子的時候,為了建筑的質量好,逢農歷初二、十六,甲方是要宴請施工隊的,民俗稱為‘做牙’,現在怎么好顛倒過來?今天,我要是拿了你的東西,你就會偷工減料,最終大樓的質量就沒法保證,損害的就是教職工的利益,這種事我不能做!”他還跟“五叔”聊起他在陸豐縣財貿辦公室當主任參與做生意的經歷。他說:“以前在那個位置有機會能夠賺到錢,我都不想去賺,現在更不會拿你的好處”。讓“五叔”打心眼里斷了這個念頭,踏踏實實地施工,保證建房質量。講起那段故事,林老先生的話雖平淡無華,卻句句實在,扣人心弦!他的將心比心、通情達理,讓人筆者受益匪淺、肅然起敬。

            隨著宿舍樓的動工,學校的教育事業蒸蒸日上,許多人才都想方設法調到汕頭商校來工作,學校也從原來的“冷門”單位逐步變成為“熱門”單位(因為汕頭商校的教職員工有房子住)。今天,座落于汕頭市金平區東福路的6號宿舍樓,雖歷經風雨、洗盡鉛華,卻在歲月的磨礪中證明了其過硬的質量,而林老先生離休之后也一直住在這里,兒孫滿堂,子孝孫賢,日子過得幸福、祥和、平靜、安心!

            三不抓,只抓“閑雜事”

            林老先生說,來到商校他堅持“三不抓”。即一不抓人事權,由市商業局抓人事工作;二不抓財權,不管錢,只管找錢;三不抓招生權,招生由教導主任帶隊到省招生。工作上只抓“閑雜事”,只管去外面找經費,找到了經費,就由有關職能部門去管理。而回顧其在商校副校長的任上,卻發現他所抓的這些“閑雜事”,從籌措辦學經費、理清辦學思路、拓寬辦學渠道、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到修路、治水、通電話、抓食堂、優化校園環境,甚至是蓋教職工宿舍樓,他所說的這些“閑雜事”,哪一件不是事關學校發展,事關師生員工福利的大事?

            林老先生還說,到一個單位去當領導,要善于用人、育人,平等待人,使教職工工作有前途、有奔頭。他當時到學校來,就提出建立黨支部,并在教師隊伍中發展黨員,培養業務骨干,對一些德才兼備的年輕干部要大膽提拔,樹立良好的用人導向。

            夕陽照海別樣紅

            離休之后,林老先生一直關心著學校的發展,尤其是在剛離開工作崗位那幾年,學校領導碰到什么難事總是喜歡找他討教,而他也總是不怕麻煩,只要是學校的事,總是樂于為學校領導提意見、出主意,不存一絲私心,積極建言獻策、發揮余熱,為學校的發展在幕后做了不少工作。

            林老先生說,他離休之后,學校又經歷了幾任領導班子,他們都有所作為,學校的辦學實力也逐年增強。對于后來學校辦學中所取得的成績,他認為是在幾任領導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他總結了“四點”成功要素:一是要嚴謹治學,二是要為人師表,三是要積極為教職工謀福利,四是要改善辦學條件。這樣多管齊下,經過不斷努力,才最終一舉改變了學校的落后狀況,汕頭商校也正是這樣做,才逐步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困境走向后來的發展和興盛。

            現如今,林老先生已是94歲的高齡,接受我們采訪的時候,他精神矍鑠、神清氣爽、目光炯炯、身體安康。對我們晚輩的打擾,他卻毫不介意、和藹可親。談話中老人家淡定從容,顯得中氣十足,談吐清晰、思維敏捷,談起30多年前發生的事仍歷歷在目,仿佛就像在談昨天的故事一樣。

            在頤養天年之時,林老先生仍不忘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學院發展情況,他仍然保持著每天讀報的好習慣,還曾經被評為《汕頭日報》的金牌讀者。每當收到《汕頭職院》報、《汕頭職院校友》等學院內部刊物之時,老人家總是第一時間瀏覽,從中了解學院發展的最新情況。

            當了解到學院校友工作取得新的進展,林老先生由衷地感到高興。他說,學院領導重視校友工作,這是好事,他非常擁護。老先生特別強調,一定要開門辦學,不能搞關門辦學,關門辦學只有死路一條。通過成立校友會,廣泛聯系校友,積極聯絡感情,發動廣大校友出謀獻策,群策群力,凝聚多方力量,共同辦好學院的教育事業。

            雖然林老先生談的是以前汕頭商業學校的歷史,但他的工作經歷和人生智慧,他對待工作的執著態度,他的原則性和通達人情,在今天仍然有較強的學習和借鑒意義,真是“與林老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讓我們深受教育和鼓舞,獲益匪淺。我們由衷地感謝林老先生,感謝老人家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和幫助。我們衷心地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長壽,福澤綿長!

            (曾書培)




             
            日韩欧美亚欧在线视频,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院,日韩免费视频线观看